西府书院不收学费,汪先生还是很惊奇,又称赞:“真是义举。如此不收半个钱,还管饭管住,实在是义举。”
许棠正色道:“妙锦师父是世外高人,觉悟自然与我们不同。”
除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之外,她也定了规矩:“不是所有人都管饭的。光来读书的,不管饭也不管住,书本也不能带走。只有无家可归的,又愿意做工抵饭钱的,才能住下。”
“咱们书院虽是善堂,可也不是养闲人的地方。”
许棠说得义正言辞。
汪先生默默的朝着许棠一揖到底:“如此甚好。”
许多善堂从来都没考虑这么多。只管自己做了善事就行,哪有这样真是为人考虑?
就是逢年过节那些施舍钱粮粥米的,也都不问身份,来人就给反倒是被贪小便宜的人占去了。
而那些善举,也养了那些懒汉。
许棠看着汪先生这幅样子,觉得自己倒是找了个合适的人。
“汪先生您也是有远见。一针见血。”许棠也笑着夸汪先生,“先生先收拾收拾住下吧,地方简陋,您别嫌弃。”
汪先生连说不敢,顿了顿,又问:“那书本什么时候能到?”
许棠已是叫人去书局采买了,只说这两日就到。
汪先生又问:“不知书院有没有藏书?”
许棠眨了眨眼睛:“当然没有了。”
再说了,一个小孩儿家的启蒙学堂,要什么藏书?别叫小孩都给糟蹋首发
汪先生顿了一下:“也对。”
看汪先生那副欲言又止的神色,许棠只将书院的事情托付给了他,就匆匆去跟许梅交代事情了。
告示已经贴出来了,这几日就会陆续有人来问。
再有七八日,书院就开始授课。
许梅如今也要打算买人去毕竟,雇人太靠不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不做了。
还是随着潮流,直接买人最合适。
买来的人,就算学会了这些方子,也不怕人跑了户口都入了奴籍,身契在主人手里呢。真要做了什么,直接送入官府,那就是流放或者打死的命。
许梅没做过这样的事情,心里头有点儿没谱。
所以得拉着许棠和阮红珍一起去。
这里离西市十分近,也不用雇车,直接走过去就是。
西市热闹,卖什么的都有。
商铺林立,种类繁多,人畜也多
到了牙行,阮红珍大大方方的就上前去,三言两语提了自己的诉求。
牙行的老板立刻就挑了合适的人来让她们选。
三人便有商有量的选人,最后敲定下来。选了一对夫妻,并一个十四岁的丫鬟。
这一对夫妻也就二十来岁,连孩子都还没生下呢。都是壮劳力。
这三个,都是要放到作坊里去的。
那丫鬟以前也是大家的丫鬟,也帮女主人做过胭脂水粉一类的,所以勉强算个熟手。好好教一教,也就能用。
许棠她们还算满意,领着人回去路上,又给买了铺盖和用具。
回去之后,领着人去见王大花,王大花都有些不知怎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