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因为难得一见的彩绘,还因为这些画册中有着许多他们听过却没真正看过的东西,这个小小的画册,为他们打开了紧闭的门窗,窥伺到了一丝外面世界的景色。
陈豹小心翼翼的捧着沢江放进他手里的小小画册,画册并不厚,只有薄薄的一层,最多不过十几页,但是他的神情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什么稀世珍宝,不小心就会碰碎。
几十个小少年轮番传阅,等到所有人看完后,时间已经快到先生要过来授课的时候了,陈小福不舍的将画册还到沢江手中。
沢江按照和团团的约定,把小册子还给了他。
虽然团团不清楚那些大哥哥们为什么围在一起很激动的样子,但是哥哥说过会把自己最喜欢的小书好好保管,所以哥哥跟团团借,团团就借了。
团团可以把最喜欢的东西借给哥哥,帮上哥哥的忙,心里小小的开心。
把哥哥还回来的小小册子端正的摆放在书案一角,继续趴案桌上聚精会神的翻看着那画着各种鱼的小册子,桌子下来回的晃荡的小脚丫透露出了内心的欢乐情绪。
少年们收回心思,纷纷回到各自的位置,敛眉端坐等待着先生的到来。
沢椤在一片宁静中信步走到讲座前,打开手中抱着的一叠卷子,那是昨日上交的学业小结和月末考核答题卷,上边是每个人这段时间所学的成绩。
先发的是启蒙阶段的生字抄写及默写成绩,一共有三十几个少年都是刚刚开始进学,学的也是简单的千字文,所以小结和答卷都是这类的内容并不算太难,这些少年基本都是寻常人家,很是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只要不是特别愚钝的成绩都不会差。
每个被点到名的都站起来上前领取自己的卷子和成绩,小结和卷子上沢先生都用朱砂批改过了,鲜红的痕迹在黑白色的卷子上异常醒目,每个少年拿到人生中的第一次成绩,一时眼眶都有些发热,将卷子珍而重之的收好,等学堂放假了,就把这个拿回去给家里人看,他们一定很高兴。
和第一批刚启蒙的少年不同,第二批发卷子的是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少年,这些少年在进学堂前已经启蒙识字学过千字文和百家姓,全都开始接触四书的内容了,每个人刚入学时的进度不一样,考的内容却是一样的,自然考的成绩也就各有不同。
第二批的学生发下卷子时有人一脸欣喜,有人紧促眉头,还有人悲从心来,让沢江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人生百态”。
发完了前两批学生的卷子,最后剩下的八个学生都属于家学渊源的类型,这些学生不是诗书传家,就是和沢江一样父辈是读书人出身,天赋也相对较高,年纪小小就已经接触到了经史子集的内容。
他们每个人因为各种原因,被父辈送到了沢椤的学堂中,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沢椤这位学识渊博的先生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学富五车”,什么叫“博古通今”,什么叫“满腹经纶”。
明明这位先生是一位军部的谋士,为何却对科考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信手拈来?!这样的人就算是战争时期也不该半点名声都没有才是!
他们对长辈将他们送过来这个小小学堂的原因终于有些理解了,有这样的一位先生在,再偏僻的小村庄都必须来!
八个少年陆续上前,恭敬的接过自己的卷子,坐下后仔细翻阅沢先生的批示,思索着自己答卷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方法,反而成了这些少年人中最安静沉稳的一批人。
十二岁的沢江正是这八名少年中的一员,以前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跟着父亲学习,对自己的学识进度和天赋完全没有概念的沢江,在学堂开学后第一次真实感受到了每个人之间的差距。
在学堂中,许多同窗都可算在聪颖之列,学习的势头和掌握知识的速度都不慢,可对比之下,只有沢江清楚的知道,他们的进度和自己当初的进度完全不同。
再加上另外七个学业进度和自己相仿的同窗,最小的也有十五岁了,最大的已经十八岁,之前感觉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是相互间分看了一下刚刚发下来的卷子,年仅十二岁的沢江居然是表现最好的那个。
其他几位少年自然不会怀疑沢先生的公正,但是眼中透露出的昂扬斗志却也让沢江有了从所未有的压力,当他人生中第一次以卓绝的天赋公开站到了最高点上,终是感受到了被人在后面不断追赶的紧迫感。
看着下面被激发起斗志的儿子,沢椤暗暗勾起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