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福易(1 / 1)

忽然,自天空打了声闷雷,拍卖厅里的人都惊诧地看向窗外,这是要下雨了?随即又高兴起来,农耕时代的子民,无论身份贵贱,对于老天爷的眷顾总是会分外欢喜。

虽近午时,大厅里的拍卖气氛依旧不减,琉璃拍卖品已经进行完毕,阿回说道:“接下来要进行是关于从中原向姑臧修水泥路的分段竞标,每段标的是200公里,越靠近中原边境的标的起拍价越高,竞标路段的路线图会发给诸位,请先仔细研究各个竞标路段后,我们再进行竞标,待一会进行时将以标的物对应的号码竞拍。”

“标的竞拍到的,苏家会免费帮助其建一座水泥厂,以及委派两名铺路技师负责指导和培训工匠,并且该路段今后建的营地,路铺完以后会改建成驿站,竞拍所得者可拥有该驿站40%的经营权。这一条我需要解释一下,也就是说,凡是竞拍到修路资格的将会免费获得水泥配方,也就是诸位最关心的事项,诸位获得了水泥配方后,就可以在中原建水泥厂,售卖水泥也好,承建修路、盖房、建城墙的工程也好,都会极大的便利,且水泥的实用性很广,原材料并不稀缺,经营水泥厂可谓一本万利。”

这些是必须要介绍的流程,实际上在座的没有哪个不明白水泥的重要性,他们之所以迟迟不走就是在等待苏家松这个口,当然,谁也没想到,苏家会用这种竞拍路段的方式,这样就等于把水泥配方快速而大面积的推广出去,也就断了某些人想在中原垄断水泥的想法。

留出一刻钟时间给大家商讨。下面人声便嗡嗡起来,拿着地图赶紧和自己的家臣商量竞拍哪个路段好,当然知道离中原越近越好,但是刚才也听到拍卖师讲,越近的起拍价越高,争抢的人就越多,最后把价格越抬越高,那就不划算了,思来想去,有些人想的开,离中原远也没关系,凡是敢竞价的也都是一方豪富,谁家没私兵,大家一起去修路,整条线连起来,有危难之事互相照应一下总是可以的。

如赵可,他是代表一国之相,能拿到离赵国最近的路段,回去好交差不说,还能依此打通了西北,赵国和匈奴人的矛盾日渐加深,这条路很难说会不会就是他们日后攻略匈奴人的一条粮道,而且赵国订购了那么多马车,国内势必也要修建水泥路,所以拿到竞拍标的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他这般想的人并不在少数。

但是这个会场里,如赵可那般有权有钱的人可不多,大约唯一可以和他竞比的就是楚国的于氏、樊氏、钟氏了,他们几家任何一家都是豪富之家,但是楚国距离这条商道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需得路经秦国,或是魏国和韩国才能到达,抢下距离中原最近的那段标的对于他们好似也没甚好处,倒是秦国的老三族有一较之力。

秦国贵客到的最晚,他们路上经历了很多波折,遇上过几波抢匪,大多时候自家的护卫就能解决,老三族毕竟是靠军功发家,军旅世家,族中多有健儿,护卫队里好多都上过战场,真正杀过人见过血的战士,和那些普通护卫可不一样,后来又遇到了一帮游侠加入,逃荒的流民遇上他们这行武力值颇高的商队就不愿远离,一路远远缀着跟来姑臧好些流民。

越往西北路就越好走,行到路途的一半时,他们最终遇到了修路队,在黑石山庄的修路营地里修整一晚,接下去的路一直都行在水泥路上,这一路上不但速度提快了,徒步的人因为走在平坦的路面上,没有砂石和坑坑洼洼的阻碍,走起路来也不费力了,甩开两只脚丫子走的飞快。而且每每行到晚间,就能遇到一处营地休息,而且营地里竟然还有苏家派遣的护卫看管,不但提供热水洗澡,还有热汤热饭。他们去每个营地最感兴趣的一定是人家的公用卫生间,这卫生间不但干净,里面还点了艾草香棒,一点异味都闻不到,那一排排陶瓷马桶,让他们都不好意思坐上去出恭。对于在荒原上颠簸了一个多月的三族子弟来说,这样的条件简直美上天了,所以他们对于水泥路和驿站的好处是深有体会。

此时拿着地图商量,他们的运气好,正赶上这次竞拍,以三族的财力至少能拿下一段路来,至于是三族分开来多拿几段路,还是合起来只拿一段路,有些犹豫不定。苏青戈听他们正在他身后讨论的左右不定,难以决断,出于好意便转过身来,插话进去:要不要我帮各位君子提一个建议。

“这段商道对于秦国很重要,是去往西北的必经之地,今后秦国的商队会比其他诸国去往西北都要频繁,因为距离最近,以你们的财力一族一个路段都不算多,每一段也仅一个驿站,这段标的看似最初都是投入,好似是用你们的钱白白修了一条路,实则最终受益的还是你们,不说方便了众多行商走货,诸国也均是受益者,修好了路,运货便捷,路程缩短,成本也能降低,货品又丰富,竞争力自然就比别家的强。”

“我再从财帐货的角度分析:货物缩短流通时间,就代表钱款进账快,打个比方说,您的商队今年每一笔买卖都比往年提前一半时间进账,那代表的是什么?代表今年比往年至少多了一倍的进项,我只是比喻一下哈,诸位别当真,买卖经营在实际运作中还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影响,譬如天气、仆役生病、兵祸等等因素干扰,实际经营另当别论。这些益处比比皆是,这条商道还有个更赚钱的,是驿站经营,只要商路一直通着,驿站就会源源不断的有钱进账。”

孟燕问他:你是从何断定今后这条商道会繁荣呢?他道:“这穷乡僻囊的地方,你们老三族都愿意不辞辛苦过来,难道那些向来嗅觉灵敏的商贾们会落后吗?”孟燕拱手道:“听君子言胜读十年书,敢问尊姓大名?”他道:“呵呵,一点浅薄见解,让诸位见笑了,我姓苏名青戈,字忘川,各位可称呼我的字。”

孟燕一惊,这位就是苏家那位被神劈过的小主子?他端详半响,有些迟疑——面前这位侃侃而谈、舒朗大方的俊秀君子,和传言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但是,孟燕是个沉稳的领队,很快收拾出一个得体的笑容:“啊呀,是我们失礼了,今日到的匆忙,一身尘土,故还未曾去拜访此间的主人,竟然在这里遇上了您,还对我等指点良多,真是荣幸备至,改日待我等修整一番,定当亲自登门拜谢!”

古人礼多,两人这番推让半响,苏青戈又和白闻、西乞亥族中主事人见过面,再由他们各自引见本家的主要子弟,孟家主支行五孟泊、行八孟泙,白家主支行九白影,其他小辈们暂时还没引见,就是这几个人已经让他头晕,只听耳边孟、孟、白、白的,一个也没记全,光是把这几张相似度很高的长相记住就不错了,一时之间哪里对的上名字,白闻笑道:我等还要在姑臧多待一些时日,日后我们几家多走动,自然就熟悉了。折腾了一番,总算是把见面那套程序过完了。

拍卖会也该接着进行了,竞标比预想的要顺利,大家并未都去争抢距离最近的那几段路段,很默契的留给了赵国和秦国的客人,他们四家几乎将黄河以东的的路段都拿了,楚国和齐国、魏国、韩国将黄河以西的路段分了,气氛和乐融融时,有人问道:那条河之上的路段为何不在竞标范围?如果那段路不修通,我等修好其他的路,出行也依旧不方便。

他们说的正是黄河,这时黄河还不叫黄河,而是多以“河”代替,并且这个时代也没有对黄河的发源地进行考究,史料记载最早是在汉代才开始考证黄河的发源地,黄河在历史上有几次改道,但眼下从中原到西北必要经过黄河那段“几”字型河段,商队一般会选择接近秋季的估水期、或是冬季冰冻后过河,黄河滩口水流不算很急的几段河道上,两岸有专门撑着羊皮阀摆渡的人家。

阿回答道:“黄河上面要架桥,难度较高,架桥还需要大量铁器辅助,苏家还在筹备中,故而这段路不在竞标范围,约莫最早也要到明年秋季才能开工,诸位贵客放心,只管把自家竞标到的路段修完即可,余下难度大的苏家一定会完成。”

拍卖会结束,会馆准备了大量美食,这一餐又采用了自助餐形式,今日的餐食也都免费开放,参加过昨日宴会的客人,已经对这种开放式取餐模式很熟悉,把自家小厮家仆打发到一边,自已去取用合口的餐食,一边跟相熟的友人议论今日的拍卖会,既自由灵活,亦能结交新友。这不,年轻一辈的钟麟和阿重今日也没跑出去玩,都来参加这场新鲜的拍卖会,钟麟还拍到一套精美的琉璃首饰,准备回去送给家姊填到陪嫁品中,钟家还拿到了一段铺路竞标,有了水泥配方回去就能大修特修,他要把家族邑地全部铺上水泥路,这样就可以没有任何阻碍、自由自在地划滑板了,所以心情格外的好。

看到站在大厅边上不知该怎么行事的几个新到的秦国客人,便拉着阿重上去热情的招呼,和三族一众小辈们谈的很投机,自来熟的带着新结识的白影、白迹、孟清去中心餐台取餐,挨个介绍起他觉得合口的美味来,后面跟了一大串小萝卜头。

孟古始终拽住孟清的衣角寸步不离,西乞家的两个小儿子性子活泼,并不怕生,指挥着自家家仆挑选自己喜欢的美食,比他们大不了两岁的家仆虽然看着动作生涩,但是很听话也机灵,学着别的客人从餐台一角的篮子里拿了一块叠放整齐的湿布巾,仔细把手指一根根擦干净,再将用过的湿巾放入另一个看起来就是堆放用过的湿巾的箩筐里,这才拿了一个餐盘,顺着自家小主人的指挥从餐台上夹取美食,在他贫瘠而有限的世界里,这里的每样食物都散发着诱惑的光芒,但他要拼命忍住肚子里咕咕叫的欲望。

待服侍完自家两位小主人吃饱喝足后,小主人性子跳脱但不苛刻,让他拿了剩下的自去找个地方吃了,这是主家赏食,而且他也听到这里的客人和侍应生问询的只言片语:餐厅里取过的食物不准浪费,取多少吃多少。所以他适才特意多了一个心眼——多拿了一些。这时他压住心里的雀跃,把几个餐盘剩下的食物都归置到一个餐盘里,找了餐厅的一角坐下,这里是专门给客人带来的仆役用餐的地方,还有布帘拉住,隔开了餐厅里贵客的视线,仆人在这里用餐也很自在,有说有笑的。

阿三,啊不,他已经改名了,如今叫福易,他吃了一口皮薄馅足的烧卖,忍不住眯了眯眼——是羊肉馅的,皮子是用精麦粉做的,一点麸皮杂粮也没有,他高兴的看着另外几个烧卖,吃着吃着就咽不下去了,想起了家里的大哥和三个弟弟妹妹,要是他们也能吃到这些美味就好了。主家把他半路上买下,老管事把又脏又瘦的他收拾干净,教了几天规矩就把他安置在两位小主人身边伺候,他原本因离开家乡和亲人的恐慌,也在一个多月的行路中渐渐平复,主人家都不是苛待下人的脾性,但是做错事也要受责罚,不过顶多跪几个时辰,或是打几下手板子,这样的责罚完全伤不到他的身体,最近还因为吃饱肚子身上反而长了一点肉肉,今日又能吃到如此美味,他觉得阿耶把他卖了是对的,家里填了一袋麦,至少冬季前亲人不会被饿死,至于冬季......等商队回返的时候,总会再路过他的家乡,或许可以求主家把他的家人都买下,一家子即便都成了奴,但是能活着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傍晚时,阴沉了一下午的天终于下起了小雨,这场姗姗来迟的雨水仅落了小半个时辰便收住了势头,干涸的土地还没有浸透表层,农人们站在屋檐下忧心忡忡,老天爷阴晴不定的脾气谁也摸不准。

()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