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0](1 / 1)

我把事情都安排好,就闭关写文去了。

对,是闭关写文,不是闭关写策。

我有说过吗?我是一个写手。

介于扑与不扑之间,靠着写一点点应大趋势的小甜文,艰难地苟着的那种小写手。

文笔三流剧情二流沙雕一流,就是我的风格。

我在现代时,靠着小白无脑苏,偶尔撒撒糖,养活我自己。

然而到了古代,我不能这么做,我有更高尚的理由,我要养活更多的人,我就要做更有意义的事。

所以我现在不写小白无脑苏,我要写家国天下升级流。

小皇帝17岁即位,正是中二又热血的年纪。我不能用小白无脑苏荼毒他珍贵的思想,我要用家国天下启发他的雄心。

所以我写“大梁太子宏正13岁即位,还未从少年时期的迷蒙与怯弱中走出来,就被匆匆推上了宝座。百官俯首,头上的冠冕比千金重。”

比少年天子更小的年纪,还要设定一个相似甚至更惨的背景。

“宏正帝身为奴隶之子,从小就不是受宠的皇子。老皇帝三千佳丽个个贤良淑德,底下的弟弟们也是一个一个接连出生,老大反而成为了父亲的眼中钉。”

按照某点历史升级流的套路我一步一步写得清楚明白,宫廷权谋、后宅阴私、兵法韬略、制衡手段……一切的一切都以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的皇帝的视角展开,好像一幅精妙的画卷,一架机巧的工艺品,随着“宏正帝”的一举一动,徐徐展开。

现代社会的信息量是爆炸性的,古人想破了脑子也想不出那么多宫廷女子权谋,还有君臣博弈的桥段。而我只要想想四阿哥,想想芈八子,想想那些历史上有的没的故事,我就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种种套路组合叠加,越写越多,渐渐如脱肛的野马飞驰而去,原本的剧情线是什么反而没那么重要了。而至于提两笔神教暗示一波的操作,也到底没实行。

这或许是我写过最烂的一本书,主线支线傻傻分不清楚,这也凑一笔那也插一杠,估摸着也只有小皇帝能看下去。

按照写文惯例,这本书本该删删减减,砍去枝节,看起来才会像那么个样子,才不至令读者读之疲惫。

但我瞅瞅我的支线们,海禁、军队、农事、制衡、教育、立储……每一个看上去都像那么回事,个个言之有物条理清晰,删了实在可惜。

每一条支线的发展,都是我经过一定的了解之后,从浩瀚的历史及同人中找出来的宝贝。它们或许还达不上实策的标准,但参考价值毋庸置疑,若是贸然删减,不知要损失多少智慧的闪光。

我深沉地将全书校对了一遍,最后也只得出让它保持原样的结论,把笔一搁,喝茶去了。

给我沏茶的侍女恭恭敬敬地整理好书稿,一眼也不多看,就呈了上来。似乎那上面乱七八糟的拼音和不伦不类的简体字是什么寻常家什一般。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