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腐书网> >蓝色分析录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章(1 / 1)

那天轮到蓝值日,同学们在下课铃响后两分钟内撤退得干干净净,偌大的教室只剩下她一个人。她拿起扫帚,规规矩矩地从最南边的角落开始扫地。地上并不算脏,除了各式各样的纸团,就是透明胶布之类的文化垃圾,还有几只饮料瓶。当她挥舞着扫帚准备清理第二组时,忽然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四目相对的瞬间,蓝羞红了脸,做了个特别勉强的笑脸后,赶紧继续埋头扫地。身后是东走过座位翻找东西的声音,好像有书本掉在了地上,接着凳子被推得刺耳的响,不一会儿,就是他跑出教室的脚步声,越来越远。

不知道为什么,十多年后的今天,对于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相逢,蓝还能记得这样真切。或许是记恨东当时的无语?蓝那样矜持害羞,还挤出一个笑脸,他竟连招呼都没打。或许是因为那份残破的信?蓝扫到东的座位时,那样惊慌地把已经撕成碎片的信一片片从地上“偷拣”回来。那时候东已经被调到教室的最北角,可能连老师的话听着都费劲的角落。蓝太简单,她不知道东被发配到”边疆“正是因为他大伯的死。她不知道是大伯在教育界的威望,才让东有进学校时的优厚待遇。而现在,大伯走了,一切都变了。

回家折腾了很久,才勉强把那些纸片排成了一个长方形。那是有着漂亮底纹的信纸,上面爬满了蓝熟悉的字。信是写给薇的,大概意思是要和她“绝交”。蓝记得那天的心情是不错的,不知道是偷窥了别人的秘密的开心,还是觉得自己有一丝希望了的欢喜。后来想到这份信他毕竟撕了并没有寄出又有些惆怅。不过,他起码想过放弃薇了。……年轻的喜悦,总是太单纯,蓝怎么可能明白,东对薇的放弃,不是因为谁,更不是因为她,而是因为他无奈的现状,他觉得自己给不了薇幸福。是的,大伯走了,一切都变了。

单纯的蓝依旧有少女细腻的心思。成绩维持的还算可以,总是前几名,但自习课时总是不能安心复习,总是盼望着东的来信。有时候他们写很长的篇幅,批判现在荒诞的应试教育,诅咒那个唯利是图的班主任,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更多时候,只是几句简单的问候,或是一道难解的习题。每次月考报分数的时候,蓝总是会记下自己和东的分数,然后做一些比较,默默替他高兴或担忧。但每次宣布完成绩后,东都是毫无改变地继续他的日子。蓝是个容易操心的孩子,她以为东可能还生活在有大伯的世界里,改不了吊儿郎当的做派,很是替他着急,却又爱莫能助。现在回想起来,东只是用他的玩世不恭来掩饰自己的悲伤吧,东的心事远比蓝复杂得多。即使通过文字交流了三年,也在同样的教室里相处了三年,蓝从来都没有读懂过东的眼神。

高中的生活是平实乏味的,每一个有东的回忆却都是有滋有味的。蓝记得有次东塞给她一卷糖果,是那种外包装有着鲜艳的图案,里面用泛着银光的锡纸包装的。打开来里面整齐地排着一枚枚像一角硬币大小的圆圈,有橙色的,粉色的,白色的,看上去漂亮极了。蓝当时是断断舍不得吃的。谁知就在她看着发呆的时候,偏偏被同桌发现并抢了去。结果几个熟悉的同学一哄而上,一下就瓜分了蓝的“礼物”。蓝说不清自己为什么没有一点生气,仿佛还沉浸在意外收到糖果的喜悦中。唯一遗憾的是,她至今不知道那糖果的滋味。

另外一件礼物是一个非常小的相框。虽然只是麦斯威尔咖啡的赠品,却特别精致。蓝知道,东送这些给她的时候,也许只是随手处理一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可对于她而言,却像是受到了莫大的恩惠。因为,即使是鸡肋,他也只送给了她。

高中的三年,蓝一直寄住在小姑姑家,因为她家到市一中只有一条马路的距离。她经常和东开玩笑说,自己这个走读生到教室的距离比你这个寄宿生还近。也许因为这样的优势,也许是笔谈的默契,东总是向蓝借自行车。那是一辆蓝白相间的漂亮的女士自行车,东第一次借的时候竟犹豫了下。每次蓝想到这里,都会忍不住笑了。一个帅气的大男孩,踩着这样的自行车,是不是有点丢份,哈哈。后来东就习惯了,借到就骑了,只是有次还车的时候,细心的蓝发现了车钥匙上多了一根漂亮的塑料绳,墨绿色的,摸上去软软的。那是那时候流行编织用的一种线,几分钱一根的那种。可惜只有一根。蓝动了下小脑壳,决定将它简单地围个圈,自作主张地当成是他送她的手链。每天晚上回家就戴上,天亮再摘下。

除了自行车,笔,橡皮,胶布,铅笔刀……似乎东都问蓝借,却很少还过。蓝有次假装对他抱怨,说自己文具消耗的速度太快,现在连一支好用的笔都没有了。东听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一会儿,醒悟似的又转身跑出去了。晚自习的时候,东拿出一捆笔给蓝,嬉笑着说,“以后我还问你借哦!”

隔了几天,东又递给蓝一个存折,工商银行的,里面有张纸条,写着密码。这次东又笑着对蓝说,“以后我用钱也从你 这拿,钱在我身上总是用得太快!”蓝记得那天同桌妹向东投去不屑的目光,还酸酸地说:“搞什么呀,像小两口过日子似的。我们蓝才不替你保管呢!”蓝只是抿嘴笑笑,还是乖乖地把存折叠好,收进了书包。妹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嘴巴撇了又撇,像是被蓝气疯了。时隔多年回看,在这场一厢情愿里,似乎只有妹这个局外人看得最透彻最清楚。她是蓝的同桌更是好朋友,虽然比蓝小,却像姐姐一样维护着蓝。她喜欢蓝的乖巧,总是陪着她做各种事,还常带她到家里住,她们无话不谈。她甚至提醒过蓝,不要对东用情太深,言语里的成熟,仿佛预知了未来。可是看着蓝往里陷,她也无能为力。她是聪明的,且比蓝要早熟些的,她完全明白,关住一个人,也关不住她的心。更何况,对任何事情都那么认真的蓝……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一转眼,三年就即将过去 。高考在闷热的七月里开始,落幕。命运和蓝开了不小的玩笑。成绩一向不错的她,竟只考了介于本一和本二之间的尴尬分数。由于志愿填得不对称,最终只能录取大专。家人为她不值,建议她复读。好强的她,不肯复读,也完全没有信心面对那种压力。于是只好上了一所说得过去的大专院校,学了药品营销。去领成绩单的那天,她得知东也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但他决定复读。蓝从没认真想过毕业后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东相处,毕竟高考是个分水岭。他们的人生要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决定,谁好谁差。想到他们以后再也不能进同一个教室上课了,再也传不了小纸条了,蓝就有些失落。临分别时,她还是主动问东要了电话号码。东撕了页纸,写了两个电话号码,一个舅舅家的,一个姨妈家的,并且说,电话号码只给了蓝一个人。蓝握着电话号码的纸,如获至宝。如今想来,如果她不主动问他要,他会主动告诉自己吗?

2002年9月,蓝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大一的生活新鲜又轻松,高考的阴影被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的欢笑冲淡了很多。让蓝庆幸的是,这个学校的学习氛围还算浓厚,风气也很好。有着古朴的校园,略为陈旧的教室。比起到处是现代建筑的高校,蓝更喜欢有历史厚重感的环境。另外,蓝的高考分数在系里是最高的,这个曾经尴尬的分数此刻却帮她重拾了信心。而且,因为学习的是营销专业,蓝到学校第一天就对自己下了死命令,要一改往日的害羞和沉闷,要变得活泼开朗,才对得起营销二字。她真的就变了。主动和同学搭讪讲话,主动帮别人打水,主动参加社团。之后,她成了公认的宿舍长,也成了社团的策划部长和宣传部长,还做了班里的组织委员。各种忙碌静下来的时候,她开始想念东了。不知道高四的他,怎么度过这漫长的充满压力的一年。她开始给东写信,真正意义上的信,用上了信封,邮票,以及等待--漫长的回信等待。他们不再幼稚地讨论那些趣事,他们都有了各自的重点。虽然彼此字迹熟悉,称呼依旧,却多少觉得隔阂。东面临再次高考的压力,蓝有着对未来之路的思量。他们已经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了。

</p>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