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酸溜溜(1 / 2)

堆了满桌的奏折实在是妨碍人的心情,宿抚不过在龙椅上坐了片刻,就开始愁苦地想:不知何时才能学来承安的举重若轻、信手拈来?

然后又记起数月前夜以继日地处理政事的痛苦,下意识地抬手碰了一下鬓角,大约是心中不安,总觉得鬓角比在威靖关时上移了一些,摸起来单薄了不少。

因此新君揣着满腹愁绪胡乱用了些早膳,食不下咽,没吃下一半就索然无味地放下了竹筷,把碗盘推到一边,净了手,习惯性地泡了一壶冬茶,才想起应承安已经搬回了偏殿,不由发了片刻呆,才给自己沏了茶,开始处理政务。

一上午无人打扰,他看得渐入佳境,竟没感到厌倦,直到又觉出饿的时候才停下来,吩咐宫人随意送些吃食,又召来雁探问道:“可知晓行刺承安的刺客来历?”

蒋维之有幸在皇帝的书房中得了一副桌椅,然而两三个时辰几乎没有间断地提笔书写,手腕酸痛不已,好不容易觑到一个休息的时机,忙着揉捏手腕,一面心不在焉地等着皇帝垂问,连墨汁沾到了手上都没有发觉。

但饶是满身疲惫,身死倦怠,听到宿抚的问话仍是惊了一下,才在禁卫投过来的眼神中意识到不当如此情绪外露,垂下头去,做出心无旁骛的姿态,却忍不住想:怎会遇刺?

卢天禄毫无征兆地自缢之后禁军巡视宫禁之严,连他这种不通武艺的文臣都能感受到,什么人能在这样的严密防护中潜入宫中,穿过防备严密的禁军巡逻抵达应承安的居所,再避开守在殿中的禁卫接近应承安?

倘若真是刺客,必定有里应外合。

再多想一些,既然刺客能潜行到应承安身边,是不是也能潜行到皇帝身边?

蒋维之稍微动些心思,都能感觉到其中不可思议之处,司职戍卫禁中的禁军们更是战战兢兢,屠毅在京外赶不回来,殷桓收到了消息立即启程进了宫。

知晓宿抚此时更担忧应承安,没有来面圣请罪,径直去了应承安所居的偏殿。

被宿抚召来的雁探显然在寒风中跑了不少地方,脸和耳垂都冻得通红,衣摆沾了雪,进到房间后被热气烤化,湿漉漉地站在腿上,闻言拱手答道:“刺客身上没有印记,但比对近来出入禁内名录,押送徐荆入宫的雁探中少一人,循迹查审,此人是被袭击后抛掷僻巷,冒名顶替,性命无碍。可惜刺客已经身死,臣等暂时只查到这些。”

这进展并不算慢,宿抚思索了一下,并没有显露出焦急之色,又问道:“承安有什么推测?”

雁探道:“怀义王说是无妄之灾,假若陛下早早显露治国之才,他既能安心多懒,又能免于迁怒。臣听着像是将矛头指向徐峥与世家……”

宿抚打断了他,不咸不淡道:“慎言。”

他虽然不惧和世家翻脸,但应承安孤立无援,甚至要依靠仇雠庇护,没必要再叫他招惹世家,因此即使知道雁探的推测大概就是应承安的言外之意,也不好让他说得太过直白。

雁探不明所以地闭了嘴,宿抚沉思了一下,看了眼已经被清空的桌面,起身道:“叫人把膳食送到偏殿,今日朕与承安共食。”

宫人领命前去告知御厨,宿抚迈过挡路的竹筐,在宫人侍候下换了衣物,余光瞥到低头站在一旁的蒋维之,唤了他说:“今日辛苦,暂去休息,若有旁的翰林学士在宫中,让他申时来书房候命。”

蒋维之谢过皇帝的慰劳,却没有应他的吩咐,只道:“陛下少用翰林院,如今翰林学士只余臣与林远雪二人,余者都另寻了出路。林学士今日休沐,若只是为陛下做录,臣斗胆举荐几人。”

翰林院是清贵之地,位高权卑,多是用作围迁之阶,用意拔擢臣子品级,往往身上还有另一重实职,余者则多是醉心学问,宿抚不重翰林学士,不愿在翰林院中荒度年月,离开也不出奇。

好在翰林学士事务不多,林远雪一人应付得来,差事没出过差错,宿抚也就没有在意到底有几人候命,闻言还怔了一下,回忆起几个自请安排事务的翰林学士姓名,隐隐明白过来,点头应允道:“讲来。”

“翰林检讨刘纲,今任内阁行走;翰林检讨曲锐,今任内阁行走……”蒋维之一连说出数个人名,最后道,“宰执们有时也需人代为做录,这几人都曾为之,想来不会误事。”

第一人宿抚有些印象,前几日应承安吩咐翰林院中人前去国子监安抚士子,点了这样一人,是永光元年的状元,余者却未闻其名,当下对身边的禁卫道:“记下姓名,申时一并唤来行简拔。”

禁卫应下,和翰林学士一起躬身送皇帝离开,从蒋维之口中讨了名单,匆匆把干粮丢到灶上热了热,就着水两三口咽下,拿着名单前去内阁唤人。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页